400-123-4567
+86-123-4567
时间:2025-09-30 04:20:18
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。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,是社会安定有序的基石。为深入贯彻习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,深入实施“巾帼暖人心”深化维护妇女权益专项活动,充分发挥婚姻家庭人民调解队伍更好地服务妇女、服务家庭、服务社会治理的作用,山西省妇联、省司法厅自6月份启动2025年山西省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“大比武”活动,在三晋大地掀起一场“比学赶超”的调解技能提升热潮。
各市选拔出一批理论知识扎实、实践经验丰富、调解实绩突出的参赛选手。他们中,有通晓法理、以法为盾的律师;有深谙人心、以情化结的心理咨询师;有扎根社区、默默耕耘的基层工作者……省级“大比武”即将开启,来自各地的优秀选手将济济一堂,展现守护家庭幸福的初心、化解矛盾的专业才能,接下来,让我们共同一睹他们的风采!
白玉晶,偏关县新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。她专注基层矛盾化解工作,具备系统的人民调解专业能力与扎实的法律知识储备,善用“情、理、法”相结合的调解技巧,以法律为矛盾化解的“底线准则”,以“情”与“理”作拉近与群众距离、促成共识的关键纽带。坚守“公平公正、客观中立”原则,秉持“法理为纲、情理为脉”的调解理念,耐心倾听群众诉求,精准把握矛盾焦点,以专业素养与耐心细致的服务,搭建矛盾化解的信任桥梁,助力维护基层和谐稳定的治理秩序。
靳瑞霞,偏关县新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员,法学专业毕业,具备法律专业资质。她能从法律合规、心理疏导、社会支持等多维度开展调解工作,以“共情倾听+理性疏导”为核心,坚信婚姻矛盾可通过重构沟通桥梁实现化解。在财产纠纷中,能以法律条文厘清权责;面对情感矛盾,可通过心理疏导化解心结,为当事人提供“法律+心理+社会支持”的立体解决方案。成功调处多起重组家庭、遗产继承等复杂纠纷,为同类涉法纠纷的调解提供了法律实操指引。
王静,偏关县新关镇人民调解员委员会人民调解员,法学专业毕业,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已有6年。针对彩礼争议、子女抚养、情感破裂等常见问题,她始终以“依法依理、公平公正”为准则,坚守“以情解结、以法明界”的调解理念,既熟悉《人民调解法》等相关法规,也了解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,擅长用通俗的语言拆解法律条文,用共情的态度倾听双方诉求。既注重用共情化解夫妻对立情绪,又坚持以法律为准则厘清权责,力求在情理与法理间找到平衡。总结出“情感破冰—法理锚定—未来规划”三步法,始终以守护家庭幸福为目标,用专业服务为婚姻家庭纠纷化解提供有力支撑。
张丽琴,文水县人民法院专职调解员,心理咨询师。从事民事工作多年,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,具有很强的实务操作能力。在长期的执业过程中,秉承为民办实事、解民忧的工作理念,办案认真负责,敢于担当作为,获得了社会各界及当事人的一致好评。
闫晓红,山西拾理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,兼任交城县洪相镇程村人民调解员。她长期扎根基层,深耕人民调解工作,始终秉持“依法调解、以理服人、以情动人”的理念,坚决贯彻“预防为主、调防结合”的方针。工作中,她主动深入群众,通过日常走访精准排查纠纷隐患;她创新实践“法律+情理”多元调解法,成功化解了涉及宅基地、婚姻家庭、邻里关系等各类矛盾纠纷,有效实现了“小事不出村,矛盾就地化解”的目标,被当地群众誉为“贴心调解员”。她以卓越的工作成效,生动践行了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为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贡献。
胡利军,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,兼任兴县妇联家庭教育教师团讲师,兴县婚调委兼职调解员。近5年来,参与妇联组织为各学校和社区开展的家庭教育公益讲座300余场,收听家长超两万人,为偏远山区普及心理学知识和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起到了积极作用。在调解工作中擅长运用心理学知识,很快走进对方内心,并与当事人形成共鸣,为调解工作的顺利进行铺平道路,受到当事人的广泛认可。
陈希芳,祁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、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。她多年来在审判一线从事各类民事案件审判、调解工作,能够将扎实的法律功底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有机结合,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促调解、保和谐,得到了上级法院和当事人的高度认可。曾多次获得“调解能手”“办案能手”等荣誉。
芦姝婷,晋中市榆次区司法局安宁司法所所长,从事婚姻调解工作5年。作为一名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,她始终坚守法治为民初心,扎根基层,立足本职,为推进基层法治政府建设,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。工作中,坚持“预防为主、教育疏导、依法调处、防止激化”的原则,以“小调解”撬动“大治理”,把调解工作融入法治工作大局,持续增强法治建设动能,展现担当作为。
王雪瑞,晋中市平遥县东泉司法所所长。她扎根基层司法行政一线,政治素质过硬,业务能力突出。积极指导和管理人民调解工作,有效排查化解了大量民间矛盾纠纷,维护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。她作风扎实,情系百姓,深入群众,以其专业的法律知识、务实的工作态度和真诚的服务精神,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与好评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